The Wild One, 1953. 馬龍白蘭度因這部電影成為當時的 gay icon.
The Wild One, 1953. 馬龍白蘭度因這部電影成為當時的 gay icon.

[:zh]1950 年,18 歲的高個子小男生 Thom Magister 剛從高中畢業,被「年輕人,去西部吧!」的口號所感動,從紐約一路搭便車到洛杉磯好萊塢找工作。一天回家路上,他搭上了 Charley 的哈雷機車。他只知 Charley 愛機車、愛喝酒、愛和朋友在一些很吵的、常有人打架的酒吧見面。他還不知 Charley 在二戰時從軍、被俘、在日本戰俘營熬過了兩年,被割去睪丸。戰後回到美國,他和許許多多受創的大兵無處可去,也無處想去。他還不知 Charley 將領他進入後來被稱為「舊衛 (Old Guard)」的 SM 世界中。

關於 BDSM 歷史,我較有興趣的是現今的社群文化如何形成。許多資料說這可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「皮革男 (leatherman)」次文化。美國於1941 年底參與二次世界大戰 (1939-1945)。對許多十幾二十歲、有同性戀傾向的鄉下美國青年來說,這是他們第一次離鄉背井,到一個全是男性的地方。他們受訓,接受戰爭的殘酷洗禮,眼看著同伴在身邊或死或傷。在戰場上,服從命令並有效率地執行,是生死交關的事。戰後他們帶著創傷回到家鄉,卻發現自己無法融入原生的環境了。

接下來的發展很出乎意料:其中有些人加入了飛車黨,騎著機車縱橫美國,打各種合法與非法的工,從最體制內的軍人,變成最體制外的浪人。飛車黨聚集的地點是自成體系的、專為飛車黨而開的酒吧。騎車的人最方便的穿著是皮衣,這些人因此被稱為「皮革男」。並不是所有飛車黨都是男同性戀,並不是所有男同性戀都喜歡「粗野的性」。但在「沒有同性戀色情電影、影片、沒有雜誌」的時代,一個同志若喜歡有男子氣概的男人,最明顯、也許是唯一的選擇,就是往這些酒吧跑。然後,你必須在這些酒吧中默默觀察、學習。如何打進這個圈圈,如何成為他們的一份子?

The Wild One, 1953. 馬龍白蘭度因這部電影成為當時的 gay icon.

The Wild One, 1953. 馬龍白蘭度因這部電影成為當時的 gay icon.

就如同軍隊一樣,皮革男有許許多多規矩,規定大家該怎麼穿、怎麼說話、怎麼行動:要穿皮靴、要穿寬皮帶。只能穿長褲。不可以把棕色和黑色的衣物混穿,金色、銀色、銅色的釦子也不能混穿。只有 Top, 或夠資歷的 bottom 可以帶頭飾,玩很重的人才能帶手套。地位高低不依年齡、SM角色而定,而看經驗與資歷。資深的人講話不可以打斷;兩人同樣資歷,Top 可以帶話題。資淺的 Top 服從資深的 Top 與 bottom。走路時,bottom 走在 Top 的左後方一步之處。頭兩次接觸只能由 Top 搭訕。不可以借錢,要守信諾。以及,不可以對外人說 [1]。而這些規矩都沒有明文寫下,能從潛移默化中學到多少,就是這個人是否上道,能否入圈的條件。

* * *

傳說中,當時圈內 Top 與 bottom 的比例是 10 比 1. Thom 回憶:「被慾望的就掌握權力,」而以當時的比例,權力掌握在 bottom 手中,Top 爭相想引起他們的注意。年輕小伙子 Thom 以 Top 的身分與 Charley 交往,引起大家議論紛紛:他是誰?他行嗎?

於是 Charley 透過他的關係介紹 Thom 與許多老手學習。「綑綁大師、用鞭大師、剃毛、刀割…」現在我們說到進行一段 SM 調教,用的動詞是 “play”。在當時慣用的動詞是 “work”.「我的訓練期六個月。每週的每一天,我花至少四小時聽和學。在完成訓練之前我不准單獨和人調教,即使和 Charley 也不行。這段期間,Charley 是我的奴,但我卻還不是他的主人。還得等三個月之後,等到我能證明我值得。值得成為一個主人。」

「我學會怎麼正確地剃毛,正確地穿刺、鞭打、捆綁、刀割。我會測量心跳、呼吸、膚溫、眼睛的移動。當一個驕傲的人把頭靠向他選的支配者的胸膛時,我學會了服從的真義。每個奴都選擇他們的主人。我學到了寶貴的一課:尊重每個把自己交到我手上的人,並愛他們。」

驗收的那天是 Charley 的生日,超過兩百人參加當天的活動。Charley 先被幾個 Master “worked on.” 然後 Thom 與老師兼友人 Jason 將 Charley 綁在一張大網上。終於輪到了 Thom. Jason 拍拍他,要他加油,像是駕駛員終於要單飛。

Thom 繞到 Charley 背後,撫摸著他的背。一分鐘,兩分鐘,大家議論紛紛:這是在做什麼?然後 Thom 拿起一個皮拍,用力擊打 Charley 的背,他的背上浮現了 “HAPPY BIRTHDAY” 的字樣。原來 Thom 剛才把細刀片藏在手套中,輕輕地割 Charley 的背,使皮膚裂開,卻不流血。為了這天,Thom 用自己偷練了很久,騙 Charley 說那是貓抓傷。那天晚上,整個 party 人人感到驚奇,小伙子 Thom 被大家接受,認為是「值得」的一份子了。

* * *

皮革男次文化中的階級、紀律、服從,可以看成是軍隊文化的延伸。由這個角度去理解我們今日的 SM 文化,至少可以給我們幾點啟發。歐美 SM 圈中「驕傲地身為XXX的奴」是自稱慣用語。為何「為奴」可以當作一件驕傲的事情?放在這個脈絡下理解就豁然開朗:一對主奴是一個團隊,就如同戰場上的一個小隊。長官的智慧能力與下屬的服從在戰場上是生死交關的,所謂「驕傲地為奴」,也意味著我們屬於一個優秀的隊伍。我們能完成艱難的事情,克服不可思議的挑戰,活著回來。

也因此,一個主人必須「值得」。值得信任、值得託付。「值得」的標準又如同 Thom 與 Charley 的經歷,必須放回團體中衡量。皮革男的 SM 次文化以酒吧為集會點,一個奴會希望他的主人是在群體中受到認可、尊重的。(至於 bottom, 在S/M人數為 10 比 1 的當時,難免可以較輕鬆地坐在挑選的位置上。)我曾想,目前西方 SM 社群如此熱絡,是否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的傳統。亞洲把 SM 當作兩個人的、房間裡的事情,公共場域只用來徵友,徵到了就一起消失。也許從那時起,歐美的 SM 概念就是:所謂 SM 這東西,當然是要加入飛車黨,一起去衝一下才對。

後來陸續讀了更多西方的 SM 社群史,覺得我的假說也許跳躍得太快。但可以確定的是:美國異性戀 SM 圈在 80 年代剛開始嘗試建立組織,而此時男同性戀 SM 圈已經有先前打下的基礎,不論在實踐技術上與社群組織能力上,都給予異性戀團體不少幫助。

最後,回到 Top/主人的責任。Jason 這麼訓誡 Thom:「如果有人把命交到你手裡,你對他的性命就有責任。如果他給了你他的性命、意志、和心,你就對一切有責任。一切!」把這段話放在軍旅的脈絡看,其來龍去脈就很清楚了。

* * *

許多人對皮革男/舊衛次文化抱持著浪漫的幻想:當年他們有技術、有自我要求,經歷百般磨難才被接納,認定了就是一輩子;現在的人隨隨便便,亂認主奴,一切都來得太容易。

但許多記述顯示這並不是很有意義的理解方式。回顧起當年,許多人說那是個很封閉、難以進入的團體。外貌很重要(Thom 應是個鶴立雞群的高壯男子)。一群男人競爭的環境並不很健康,「如果你承認你不會,你就永遠學不到了。」

Weiss [4]的分析也許較接近實情:舊衛時代的男同性戀 SM 圈以師徒、口耳傳承的方式運作。當年的舊金山 Folsom 街,同一個區塊中有男同皮革酒吧,也有藝術家、餐廳、修車行,居民包括男同志、工人、亞裔與拉丁裔移民。舊金山市政府將這地方視為貧民窟。Thom 回憶當年他們什麼皮革製品都是自己作。後來 Thom 也以設計皮件和器具為人所知。我的理解方式是:我們可以把這時的 SM 次文化和刺青、八家將等等的藍領次文化作類比。

而現在的 SM 圈已經相當中產化、時尚化。在美國參與 SM 活動是很花金錢與時間資本的,《格雷》中開直升機的總裁彷彿成了 SM 人的新形象。取代師徒相承的是各 SM 社群辦的系統化的課程。

舊金山都更、產業進駐矽谷、資本主義發展等等因素如何摧毀了皮革男文化,迎來另一個中產 SM 文化,那是另一個故事了。

* * *

Thom 自述,他與 Charley 的深度關係會「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」。然而,次年九月,Thom 上了大學,兩人漸漸往不同的道路走去。此後十年沒再見面。

1962 年,Thom 突然接到 Charley 的電話,立刻趕到退役軍人醫院與他相見。肺癌已將一度健壯的 Charley 折磨成虛弱的病人,只有他看著 Thom 的眼神仍不變,看著他的臉,在眼前的男人中尋找當年的小男生。「時間使我成長了,使他虛弱了。但時間只是個幻覺。不出幾分鐘,我們便回到了從前。痛苦被拋到一邊,我們又握著手。」

「我需要你陪我過『那扇門』。我有票了,但我怕一個人走。我能靠你嗎?」Charley 說。Thom 答允。兩人便換了話題。Thom 陪了 Charley 三天,在過去與現在間來來去去。終於,他們到了草坪上。Charley 要 Thom 將他從輪椅中抱起,坐在樹下。Charley 的頭靠在他的胸膛上。

「我準備好要走了。你呢?」Charley 說。

Thom 流著淚點頭。Charley 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膠囊,「送我到門口就好,之後我自己可以。」Thom 幫他把手抬到嘴邊,感到 Charley 將膠囊吞嚥了下去。

「Thank you, Sir.」Charley 說。

「我閉上眼,想像著健壯、英俊的他驕傲地站在『那扇門』門口。他看著我微笑,揮著手,就像十年前在好萊塢公車站時一樣。當我睜開眼,他已走了。」

參考資料

Thom Magister 的自述詳見 Leatherfolk [2]一書,很值得一讀。另,皮繩愉虐邦的創始前輩 unsatura 早在 2004 即介紹過舊衛[3]。

  1. Guy Baldwin, The Old Guard: history, origins and traditions. Late 1980.
  2. Thom Magister, One among many: the seduction and training of a leatherman. In Mark Thompson, editor, Leatherfolk: Radical Sex, People, Politics, and Practice. Alyson, 1991.
  3. unsatura, Old Guard. 皮繩愉虐邦開戰第零號 妖搞專題, 2004.
  4. Margot Weiss, Techniques of Pleasure: BDSM and the Circuits of Sexuality. Duke University Press, 2011.
  5. Jay Wiseman, Essays regarding “the Old Guard.” 1999.

[:]

最後修改日期: 5 5 月, 2015

作者

留言

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藍領次文化,例如本文所提到的舊衛文化。 就您的觀察,台灣年輕一代的藍領是否呈現了一種有別於過去藍領的特質? 其次文化又有什麼內涵?

    作者
    縄霧 Nawakiri Shin 

    啊,很抱歉,我對這並沒有研究呢。 你有沒有什麼看法呢?

撰寫回覆或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